編者按:蘆溪電瓷發端于上世紀初,與安源礦業同為萍鄉兩大具有百年發展歷史的資源型產業,曾創造過多個全國“第一”:產品涵蓋種類第一,首創生產工藝最多,最早開展國際業務,從業人數全國最多。但在全國農村電網改造基本結束后,中低檔電瓷市場急劇萎縮,企業產值、稅收、從業人員都大幅下降,電瓷產業一度面臨企業規模過小、產品檔次低、產業鏈不完整等問題,蘆溪電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如何從重重困境中解脫出來,讓百年電瓷再續輝煌,這是擺在當地政府與企業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和任務。
華麗轉身:抱團整合打造電瓷產業“航母”
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,“村村點火,戶戶冒煙”的模式已越來越難適應電瓷產業的發展與市場的競爭。為此,蘆溪縣遵照“個體做企業、政府做產業”的理念,積極引導企業向集團作戰、集群發展轉變,走靠大聯強、整合升級之路。
該縣一方面鼓勵支持現有企業與央企和上市公司合作,如怡源絕緣子公司、強聯公司分別與中材高新、浙江金利華等全國知名電瓷生產企業成功對接。另一方面鼓勵本土企業強強聯合,如整合南坑電瓷廠等4家電瓷企業,組建中南絕緣子公司。以資本為紐帶整合發展,華維電瓷于2014年正式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,為絕緣子行業第一家在“新三板”掛牌上市的企業。積極引導華維、強聯等規模企業進入國家電網公司,其它小規模企業實行為其貼牌,按照專業化生產、產業化分工的要求,整合抱團發展。目前,該縣整個電瓷產業鏈企業達147家,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9家,產品銷售網絡遍布全國,并遠銷中東、南非、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電瓷產業總產值、工業增加值、利稅總額等經濟指標的年均增幅均在10%以上,企業整體利潤增長20%。電瓷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。
順勢而為:科技創新成就同類行業“大佬”
近年來,該縣引導企業堅持走產學研用相結合之路,以科研和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全面升級。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,與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、中國絕緣子避雷器分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,成功舉辦全國絕緣子標準修訂會議和標委會年會;積極鼓勵和支持電瓷龍頭企業發揮科研、人才優勢,打造科研創新平臺,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。加快產學研成果轉化,如強聯公司研發的“特超高強度戶外棒形支柱瓷絕緣子”和“高速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用輕型自潔式瓷絕緣子”獲得國家四部委頒發的“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”;中材電瓷高壓電瓷絕緣子通過全國唯一C130認證;華通電瓷干法等靜壓成型等3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;華維電瓷國內首創氧化焰快速燒成技術,達到國際電工委員會(IEC)標準。目前,中材、強聯、華維、華通、華東、華鵬6家企業被批準為高新技術企業。蘆溪電瓷由“制造”轉向“創造”,電瓷企業正朝著“規模型、環保型、科技型、效益型、國際型”方向蓬勃發展。該縣9家企業進入國網采購名錄,占全國的9/22;3家企業進入鐵道網采購名錄,占全國的3/7。全縣形成了從瓷土開采到主導產品、附件生產制造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,產品結構向高壓電瓷、電瓷附件配套等多元化發展,產品獲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獎2項,省級以上獎勵12項,專利62項,8項新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。
展翅騰飛:政府扶持構建世界產品“超市”
該縣通過整合企業平臺、科研平臺、公共服務平臺,積極對接國家政策,近年來累計爭取資金近3億元支持電瓷產業發展。通過實施“央企入贛”戰略,成功引進了電瓷產業央企、民企16家。瞄準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實現對接,目前全國5大電瓷企業中有中材高新、南京電瓷、西安西電等3家知名企業進駐蘆溪。實行縣級領導掛點幫扶機制,切實為電瓷企業解決實際困難。建立政銀企“三位一體”聯動機制,用足用好“財園信貸通”等金融政策,幾年來為全縣電瓷行業融資近8億元。然而,要把蘆溪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國乃至世界電瓷產品超市,這些顯然還遠遠不夠??h委、縣政府給出的答案清晰而精準:劍指產業集群,圍繞“四個瞄準”,推動“四個升級”。即瞄準產值突破百億大關,推動產業規模升級。力爭2017年實現產值150億元,到2020年產值達到200億元;瞄準搶占行業制高點,推動發展平臺升級。力爭在2020年前,創建成功全國電瓷知名品牌示范區、國家級電瓷高新科技產業化基地、國家級電瓷檢測檢驗中心、國家級電瓷工程技術中心4個國家級平臺;瞄準新常態新市場,推動品牌創新升級。力爭到2020年,全縣進入國家電網采購招標名錄企業達到15家以上;瞄準延鏈補鏈壯鏈,推動產業配套升級。力爭3年內引進3家以上央企或上市公司,組建3到5家電瓷集團,實現蘆溪電瓷組團出海、集團作戰、抱團取暖。